来源:楚天都市报|编辑日期:2010-03-28 11:10:02|点击数: |发布:45
前日,福建南平一小学门前发生一起恶性事件,造成8名孩子死亡,5名孩子受伤(3月24日《楚天都市报》)。
我们愤怒,歹徒何以狠心向无辜的孩子下手;我们悲伤,这么多可爱的花骨朵还未绽放便已夭折;我们更自责,没有为孩子们编织一张细密的安全网。
悲剧又并非孤例,校园遇袭案时有所闻。有分析认为,由于儿童毫无反抗能力,行凶者往往恃强凌弱,犯罪容易得逞。另外,校园是备受社会关注的公共场所,行凶者能达到报复社会的目的。
血案是社会矛盾在校园投下的可怕阴影,然而,校园安全防范意识差,管理松懈,仍给行凶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在日本,为了确保学生上下学时的安全,不仅注重开展让孩子们掌握预测危险、回避危险能力的安全教育,并重视营造学校周边良好的环境,检查学生上下学道路的安全。在美国,校方可以雇佣安全人员或者警察巡逻学校的通道、进出口和校园,社会普遍认为,专业人士受过训练能够比教师和学校雇员更好应对可能的暴力。1994年,美国更提出了改善学校安全的特别计划,主要是新增拨款,帮助学校雇佣和培训新的社区警察,建立社区范围的学校安全和青少年暴力应对机制。所有这些措施尽管有时无法杜绝犯罪,但却在防不胜防的治安状况中,为孩子撑起了一道保护伞。
南平惨案发生的前一天,在长乐市农业中学的老师宿舍里,初一学生小龙遭到一初二学生割喉抢劫,目前仍躺在医院里。
两起事件深刻提醒我们,无论是校内、校外,都要紧绷安全神经。令人尴尬的是,无论是擂肥事件还是极端暴力事件,往往是出了事、曝了光后,才引起相关方面重视,开展各种大整治。根本上说,学校安全管理,要从亡羊补牢式转变为预防干预式。
“广广的蓝天,映着绿水,美丽的大地的孩子宠爱你的是谁……”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坠入凡间变成大地的孩子,值得所有人守护。学校安全管理,任重道远、马虎不得。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