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朱云方|编辑日期:2015-01-28 10:08:36|点击数: |发布:133
学校如何防止发生拥挤踩踏事故
如果说2014年最让人遗憾的一件事情就是31号在上海发生的踩踏事件,这将是很多人心中永远的痛,因为在这一天,他们失去了亲人,有的是情侣痛失另一半,有的是父母痛失爱子,因为看过遇难的36人的名单,才发现最大年龄的不过只有37岁,而他们都是父母的孩子,这样一个事件又上演了多少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这个新年对他们来说又是怎样的悲痛。
可是,对于死者已经无语,但愿他们都上天堂,但是对于生者这样的事件过后是否该留给我们更多的思考?我们只能希望永远不再发生这样的踩踏事件,但是,有时候确实是事实难料,或许,去外滩的人怎么也不可能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吧。所以,时刻做好防范还是非常有必要的,那该如何防止踩踏事件发生呢?
首先,我们可以先来预测一下那些场合、哪些活动容易发生踩踏事件?
一般踩踏最容易发生在人群聚集的地方,比如常发生于学校、车站、机场、广场、球场等人员聚集地方;时间常见于节日、大型活动、聚会等。
那什么样的情况下容易发生踩踏?
1.在人群不断的涌动中,前面忽然有人摔倒,或者有人蹲下来系鞋带,而后面人群未留意,就很容易发生踩踏。
2.聚集的人群受到惊吓,如听到爆炸声、枪声,出现惊慌失措失控局面,很容易出现无组织的逃生,这个过程就会出现拥挤踩踏。
3.人群的情绪因过于激动而出现骚乱,发生拥挤、发生踩踏。
4.因好奇心驱使,这完全都是人为造成的,这些人专门找人多拥挤处去探索究竟,造成不必要的人员集中而发生踩踏。
那我们又该如何预测踩踏的危险?
1.时刻保持冷静,判断周围形势,不要好奇、不要盲目跟风。
2.要事前熟悉活动区域所有的安全出口,心理有准备。
3.尽量避免到人群拥挤的场所,而人群非常拥挤的时候,人流速度会非常缓慢,发生踩踏最明显的标志是,人流速度突然发生了变化,并发生了方向转变,这时候可能发生了逆行和摔倒、绊倒等情况。这个时候就要非常的警惕。
其实,无论怎样预测和预防,最关键的还是取决于个人的素质和政府的组织,类似这样的事情在国外也发生过,但是,他们都可以竟然有序的进行,而没有发生踩踏事件,而在我国却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这些都是值得我们三思的,中国本来就是人口众多的国家,因此,更要提升整个国民的素质,这样,才能避免这样的悲剧再次上演。
而作为人员密集的学校来说如何做好安全工作,防止踩踏事件的发生更为重要。下面先让我回顾一下相关典型事故案例。
一、事故案例:
近年来部分校园拥挤踩踏事故:
2009年12月7日晚,湖南省湘潭市辖内的湘乡市私立育才中学发生一起伤亡惨重的校园踩踏事故,造成8人罹难、26人受伤。
2009年11月25日,重庆市彭水县桑柘镇中心校发生一起学生踩踏事件,两名一年级学生在跑向教学楼二楼本班教室的过程中,与正在下楼的高年级学生相遇,学生流在一楼、二楼楼梯口发生拥堵、踩踏,数十名学生受伤……
2008年4月23日,重庆市涪陵区百胜镇中心小学,在教学楼第一楼的楼梯间内,数名学生因为拥挤倒在人群中,6名小学生在事故中受伤。
2007年8月28日,云南曲靖市马龙县通泉小学发生踩踏事故,导致17名小学生不同程度受伤,2名学生伤势严重。
2006年11月18日,江西都昌县土塘中学因一名学生在人群中系鞋带,引发学生拥挤踩踏伤亡事故,造成6人死亡,39名学生受伤。
2005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发生5.7级地震,湖北阳新、洪湖、薪春三地学生在撤离过程中,发生了踩踏事故,共造成72人受伤,其中7人重伤。
2005年10月25日,四川省通江县广纳镇中心小学停电,一名学生恶作剧地喊叫,造成学生在楼梯间互相挤压、踩踏,导致8人死亡、27人受伤。
2003年12月11日,河北省成安县商城镇中学发生挤压事故,5名学生当场死亡,15名学生受伤。
2002年9月23日,内蒙古丰镇二中发生学生挤压事故,造成21人死亡,47人受伤。
二、事故特点:
惨痛的教训让人触目惊心。仔细分析这些拥挤踩踏事故,发现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1.易发生事故时间:事故多在集会、下课、上操、就餐和下晚自习时,学生心情急切地集中上下楼梯。
2.易发生事故地点:事故多发生在教学楼楼层之间的楼梯转角处。
3.易发生事故的学生群体:事故发生主要集中在小学生和初中生。他们年龄较小,自我控制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差,遇事容易慌乱,使场面失控,造成伤亡。
4.易发生事故的设施设备因素:一是通道狭窄,楼梯,特别是楼梯拐角处狭窄,不能满足学生集中上下楼的需要;二是建筑不符合标准,一栋楼只有一个楼梯,不易疏散;三是照明不足,晚上突然停电或楼道灯光昏暗,没有及时更换损坏的照明设备,也容易造成恐慌和拥挤。
5.易发生事故的管理因素:一是学生在集中上下楼梯时,没有老师组织和维持秩序;二是学生上晚自习时没有老师值班,下课时无人疏导;三是个别学生搞恶作剧,在混乱情况下狂呼乱叫,推搡拥挤,致使惨剧发生;四是没有对学生和教师进行事故防范教育和训练,无应急措施。
三、防范措施:
那么,如何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呢?
首先,要加强学校内部安全管理。
1.制定预案:要制定《校园拥挤踩踏事故应急预案》,预案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根据学校的发展不断完善。
2.明确责任:学校要健全预防拥挤踩踏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层层分解,落实到人。
3.落实措施:
(1)加强值班,建立教师在学生集中上下楼梯时的值班制度。在学生集中上下楼梯时,要有值班老师组织疏导。倡导错开时间,分年级、分班级逐次下楼,强调安全第一,不强调整齐快速。
(2)强化学校对晚自习的管理。学生晚间自习,必须有教师值班、干部带班;当停电或照明设施损坏时,要及时开启应急照明设备,同时带班干部和值班教师要立即到现场疏导。
(3)合理安排班级教室。学校要尽可能将班额大、年龄小的学生班级安排在底楼或较低楼层教室。
其次,要加强师生安全教育。
通过教育,要强化师生的秩序意识。
绝大多数的踩踏惨剧,都源于秩序意识的缺失。在我国,从车站、码头到学校、商场,一切有人的地方,都可以成为拥挤的场所。不少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树立了负面榜样,带着孩子抢座位、违章抢道、不讲公共道德等,这些处处“争抢”、“抢先”习惯,或许正是踩踏事故发生的心理基础。所以,我们要教育师生讲究公共道德、遵守公共秩序,因为良好的秩序是安全的前提和保障。
通过教育,使师生了解预防拥挤踩踏的知识和方法。
1.不论是听到上(下)课铃声,还是发生任何意外,都要冷静处之,有秩序地进出教室,不要相互推搡和拥挤。
2.为了减少突遇意外时的慌乱,应进行必要的演练,每一个同学都应该清楚地了解在遭遇突发事件,必须撤离教室时多应遵循的顺序和路线。
3.发觉拥挤的人群向着自己行走的方向拥来时,应该迅速躲避到旁边,如果有可能,尽力抓住一样坚固牢靠的东西,例如楼梯护栏、扶手,不要奔跑,以免摔倒。如果旁边有可以躲避的地方,要暂避一时,等到人群过去后,迅速而镇静地离开现场。切记不要逆着人流前进,那样非常容易被推倒在地。
4.遭遇拥挤的人流时,一定不要采用体位前倾或者低重心的姿势,即便自己的鞋子被踩掉、携带的物品被挤掉,也不要贸然弯腰提鞋、系鞋带或者俯身捡拾东西等,防止被挤倒在地或被踩伤。
5.如果身不由己陷入人群之中,一定要先稳住双脚。切记远离玻璃窗,以免因玻璃破碎而被扎伤。无论在任何地方,在突然被大多数人裹挟向一个方向前进的时候,都不要因为任何原因逆向行动。即使人流前进方向与你要去的目的地背道而驰,也不要做逆着人流行动的尝试,以免被众人挤伤。
通过教育,要使师生了解怎样应对的拥挤踩踏混乱局面。
1.在拥挤的人群中,要时刻保持警惕,当发现有人情绪不对,或人群开始骚动时,就要做好准备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
2.出现拥挤时一定要镇定,不能慌张,脚下要敏感些,行走更要谨慎,千万不能被绊倒,避免自己成为拥挤踩踏事件的诱发因素。
3.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了,马上要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
4.如果自己被推倒,要设法靠近墙壁。面向墙壁,身体蜷成球状,双手紧扣在脖子后面,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
通过教育,还要使师生学会在危急时刻如何保持心理镇定。
1.在拥挤的人群中,一定要时时保持警惕,不要总是被好奇心理所驱使,忘记保护自己。当面对惊慌失措的人群时,更要保持自己情绪稳定,不要被别人感染,慌乱只会使情况更糟。
2.已被裹挟至人群中时,要切记和大多数人的前进方面保持一致,不要试图超过别人,更不能逆行,要听从老师等指挥人员的命令。同时发扬团队精神,因为组织纪律性在灾难面前非常重要,专家指出,心理镇静是个人逃生的前提,服从大局是集体逃生的关键。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