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郁海平|编辑日期:2009-11-07 14:33:41|点击数: |发布:26
关于举行新课程教学案例评比的通知
各教研组: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新课程教学实验工作,加强新课程教学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新课标课程的稳妥、有效地实施。决定举行校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的评比活动。
教学设计是以教与学的理论为依据,以学生特征为出发点,研究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最优化的理论和实践。它将促进教师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 内容要求:
新课程教学设计内容必须为高一现行教材。体例要求详见附件1。
案例中的事例必须具备真实性、亲历性、典型性和问题性。严禁抄袭造假。
2.打印要求:
用word打印,纸张为16K,双面打印。题目字体为黑体、三号字;作者单位、姓名、邮编在题目之后一行,宋体,5号字;小标题字体为黑体,正文字体为宋体,小标题和正文一律用5号字。行距为1.25,字距为标准字距。
3.参加对象
所有任教高一的老师必须参加,欢迎高二、高三的老师参加。
4.交稿时间
各位老师编写的案例一式3份(要求装订),由教研组按学科汇总,并务必于2007年6月1日前上交教务处,同时上交电子文稿一份。
5.案例评比
学校将组织专家在6月份对教学案例进行评比,并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同时将选择优秀的案例在《教科研》中刊发。
鄞州中学教务处、教科处
2007年4月2日
附件1: “高中新课程教学设计”写作体例
【标题】
标题要具体、明确。通用格式为“**版**年级**内容的教学设计”,一般不用副标题。可以设计一个课时,也可以设计几个课时或系列教学。
【署名】
写明单位、姓名、邮编、电子信箱。
【正文】
一、设计思想
简要说明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理论依据和设计特色。
二、教材分析
1.分析《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
2.分析本课内容的组成成分和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3.分析本课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三、学情分析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
2.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采取的各种学习策略。
四、教学目标
用具体、明确、可操作的行为语言,描述本课的知识、技能、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目标。
五、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
2.教师的教学准备;
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
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
八、教学过程
这是教学设计的主体部分。分几个环节具体说明教师指导活动、学生学习活动及师生交互活动。一般应采用文字叙述加点评的格式,不要采用表格或流程图的形式。
九、知识结构或板书设计
十、作业设计
【问题研讨】
提出2-3个与本课设计相关的、值得反思和讨论的问题。
【参考资料】
具体列出本课设计的主要参考资料,格式举例如下:
著作类
盛群力:《教学设计》,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33页。
文章类
马媛:《构建中的高中综合课程》,《课程•教材•教法》1998年第12期。
网络文章类
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小学教学模式的变革》,现代教育技术网://202.112.88.32/lunzhu/
翻译著作类
[德]伯顿•克拉克著,王承绪译:《什么是教育》,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120页。
【字数要求】
每课教学设计字数以2000—6000字为宜。
上一篇:
下一篇: